启动仪式。会议主办单位供图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 李纯)“胸闷变异性哮喘发现20周年”宣教活动启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上,《胸闷变异性哮喘诊疗建议》以及《健康中国 胸闷变异性哮喘 我们共同关注——致医疗界和各位同道倡议书》正式发布。
据介绍,胸闷变异性哮喘往往起病隐匿,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与会专家期待,诊疗建议和倡议书的发布能够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进一步了解胸闷变异性哮喘,推动规范化诊疗。
(资料图)
当天会议开始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步入会场,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后排的一对夫妇。他们是20年前沈华浩确诊的第一例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家属。2004年,经媒体牵线,这对夫妇的孩子被沈华浩团队收治,确诊为一种不典型哮喘,经过抗哮喘药物治疗,病情逐步稳定。
这名患者的病情给了沈华浩团队很大启发,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2013年,沈华浩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表文章并将该病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引起国际医学界呼吸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伴随相关研究的推进,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据估算,我国已确诊的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近28万人。“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实际患者群体应远超这个数字。这类患者无喘息症状、无哮鸣音,往往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可能被误诊为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疾病等。”沈华浩指出,虽然胸闷的症状和上述疾病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导致误诊的根本原因还是医生对胸闷变异性哮喘认识不足。
会场合影。会议主办单位供图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持续上升,不典型哮喘的儿童患者也逐年增多。”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介绍说,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不典型哮喘,通过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确诊。在儿科,遇到胸闷患者一定要仔细甄别病因。儿童无法清晰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只能通过家长转述和检查。但部分患儿家属对不典型哮喘尤其是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认知不足,导致患儿迟迟得不到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胸闷变异性哮喘作为一种不典型哮喘,治疗方式与典型哮喘相同,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郝创利说,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在治疗一年后均有显著改善,68.7%的患者气道激发试验可转为阴性。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治疗相对简单,但由于知晓率较低,医生和患者对于该疾病的警惕性不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沈华浩指出,对于胸闷变异性哮喘而言,提升临床医生的认识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基层医生是医疗卫生的健康守门人,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培训,让基层医生广泛了解这种疾病,实现重点人群的早诊早治。
谈及如何减少错误认知,北京朝阳医院黄克武教授指出,哮喘疾病复杂且异质性强,典型症状为喘息,但不同患者主述不一,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在疾病的认知上,不论是临床医师还是大众都存在不足。过去常强调喘息,因而忽略了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导致部分患者甚至被误诊为精神心理疾病。
黄克武指出,首先要求呼吸科临床医师提高诊疗水平,特别是对胸闷变异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的诊断能力,对哮喘患者应加强用药指导;要强化公众健康素养,提高公众对哮喘的正确认识。很多患者认为只要症状有缓解,便可以停止用药,这给疾病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在哮喘治疗中,要让患者认识到长期规范用药对哮喘症状控制与减少急性发作的重要意义。
中日友好医院苏楠教授也表示,有研究显示,在哮喘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与延迟治疗的患者相比,病情急性加重的风险降低了39%。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可有效避免发展为重症哮喘。对于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减轻患者及家庭的压力。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胸闷变异性哮喘诊疗建议》和《健康中国 胸闷变异性哮喘 我们共同关注——致医疗界和各位同道倡议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旻教授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知,扩大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知晓范围,让更多胸闷的患者知晓:不仅喘才是哮喘,胸闷也有可能是哮喘,胸闷不仅需要去看心内科等科室,还要去看呼吸科。倡议书和诊疗意见的发布,有助于降低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漏诊、误诊率,让更多患者通过及时诊治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发作和疾病进程。(完)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零售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