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看,明军似乎是在长城里面被蒙古军打了埋伏。但实际上明英宗时代只完成了内长城,大同、宣府以北的长城防线合龙是嘉靖中期的事情。图上那一道外长城防线,当时是几乎不存在的。
看起来紫荆关离大同要近一些。《明实录》称王振害怕大军踩坏其家乡蔚州的庄稼,才阻止大军由紫荆关回师。但《宣府镇志》显示王振建议明英宗从紫荆关回师,并没有提到自己家乡的庄稼,那么选择从居庸关回师应当是明英宗自己的决定,甩锅给王振属于为尊者讳。
而这一条路线成为了死路,为什么?因为明朝将军杨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宣府北边有两个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叫做独石和马营,这是宣府的北大门,杨洪对这两个位置十分重视,甚至派出了自己的大儿子杨俊驻守马营镇。
结果瓦剌军来后,杨俊一触即溃,马营瞬间被易手,独石镇孤木难支,也很快落入了瓦剌人手里,瓦剌军等于抄了明军的后路,沿线的明军据点宣布陷落,宣府以北已然成为瓦剌人的天下。
然而,杨洪却隐瞒了瓦剌人已经攻下独石马营的事情,并且断绝了河水,朱祁镇根本就不知道后路要被人包了,依旧按照原计划撤退。
杨洪的瞒报在很大程度上让朱祁镇错误地估计了当前的形势,最终大败。
当瓦剌大军像白登之围里的匈奴军围困土木堡时,杨洪居然按兵不动,不去救援朱祁镇。(杨洪可能是因为兵力不足,不敢贸然出兵救援,但杨洪绝不是叛徒)
“明军人马无水可饮已达二日,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朱祁镇军的士气逐渐低落,于是派使者和瓦剌求和(谈判条件不清楚,可能就是岁币),瓦剌方面假意答应。
朱祁镇率军转移阵地,寻找水源,瓦剌军不守信用,再次杀出,明军大败。
瓦剌军杀出时,明军如果保持整形,或许可以像白登之围的刘邦那样从容撤退,刘邦的汉军被困了七天七夜,士气也非常低落。但是明军阵型大乱,其中还有叛徒趁机捣乱。这个叛徒的名字是跛儿干。
跛儿干,明朝人,本归降蒙古人,任御马监少监,参加了本次的朱祁镇大军,在军队里任职。根据《历代符牌图录》记载,南西伯利亚出土的腰牌属于明朝的御马监。御马监是统领禁军的,是属于武职,由于御马监十分重要,其腰牌也十分重要,无腰牌者一律重罪,擅自把腰牌借给别人者借者和借予者同罪,所以明朝内部出现了内奸。《明英宗实录》:“跛儿干及土木之败,即助虏反攻,射内使黎定。”《北使录》记载:“也先人马四围,大战,大军倒戈,自相蹂践。”这两条记载明确表示了当时明军的确有大军叛乱,前者更是点名跛儿干发动了叛乱。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零售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